关于视察荆门“中国农谷”建设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2-09-25 15:19:19 来源: 点击:

     省人大常委会荆门“中国农谷”建设视察组

    今年3月,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6月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了深入贯彻党代会精神,紧紧服务于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作用,6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带领省人大常委会和农村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对荆门“中国农谷”建设情况进行了前期调研。7月11日至12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苏晓云,副主任罗辉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对荆门“中国农谷”建设进行了专题视察。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农科院的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屈家岭农谷核心区,钟祥润红生物科技、广源食品、汇源公司和彭墩村等建设和生产情况,视察了沙洋曾集风情小镇、生态农业风情园、油菜花博物馆等,听取了荆门市关于“中国农谷”建设情况的汇报,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对加快“中国农谷”建设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省农业厅等3位负责同志先后作了发言。会议由罗辉同志主持,苏晓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视察组认为,一是荆门发展得好,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好,团结一心,干事创业,共谋发展;三是“中国农谷”建设起步好,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发展态势十分强劲。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荆门“中国农谷”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决定从省级战略的高度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建设“中国农谷”既是荆门市实现跨越崛起的现实选择,又是我省构建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荆门市委市政府狠抓这一发展重要机遇,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奋力推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半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同比增长约12.6%;地方财政总收入58.2亿元,增长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9亿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5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00元,同比分别增长约14.4%和20%,预计今年该市粮食“九连增”的目标可以实现。
    (一)抓规划编制,引领“中国农谷”科学发展。坚持产业支撑、科技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谋划“中国农谷”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启动了“中国农谷”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战略发展理念规划、发展总体规划、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县市区特色发展规划等。目前,屈家岭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屈家岭省级开发区规划均完成报批工作,战略发展理念规划、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县市区特色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和修订完善。其他各项规划正在组织编制。
    (二)抓项目建设,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一是突出农谷底色,推进招商引资。通过调研谋划,建立了项目储备库,共策划“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项目100多个,总投资400多亿元。投资1亿多元、占地500亩的湖北凯瑞农谷马铃薯产业科技园项目在屈家岭奠基。上半年,该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46.2亿元,同比增长32%。二是突出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大力实施“项目满园”工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推动项目向园区聚集,实现集约、集群发展。1-6月,该市在建亿元项目213个,完成投资218.7亿元,其中新开工97个,完成投资88.2亿元,续建116个,完成投资130.5亿元。三是突出宜居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中心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同时,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漳河新区,打造政务中心和宜居新城;在县市,重点规划、建设京山县温泉新区、钟祥市南湖新区,推动沙洋、掇刀荆新线城镇带建设;在“中国农谷”核心区,重点是抓好屈岭路千年农耕文明风情街改造示范工程,加快打造“中国农谷”风情小镇。
    (三)抓好“两转”,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把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转移作为“三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目前,该市流转土地50万亩,比去年增加10多万亩,流转面积占农用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涌现了彭墩、王坪、虎山、义合、荆东等一批整村流转的典型。彭墩村在整村流转3000亩土地的基础上,规划实施“1+5”模式,以经济为纽带,带动周边5个村共同组建彭墩集团,推动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牌楼镇荆东村依托本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一家企业联合组建公司,租赁流转地开展规模经营,流转土地面积达6700亩。在农民转移方面,大力实施“农民减半计划”,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经营向市场集中。按照规划到户、培训到人的思路,整合培训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需要,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中介组织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就业成功率。上半年,该市共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64万人。
    (四)抓基础先行,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汉东引水工程项目的规划、申报,争取早日开工,引进大水源,保障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同时,启动了屈家岭城市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屈家岭集中供水工程、天门河小流域整治、屈家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二是加快了交通枢纽建设。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的农谷大道(武荆高速公路太子山出口至屈家岭连接线)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全路段晴雨通车。农谷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按照“自然、生态、田园、显山露谷”的标准进行设计,一条“国内独有、世界一流”的景观长廊正在抓紧施工。三是加快了电网改造。启动了重点工业园区和屈家岭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五)抓科技支撑,积极引进各类领军人才。一是大力招才引智。积极实施“英才计划”等引才计划,目前已引进袁隆平、傅廷栋、张启发、樊明武、陈焕春等5名院士,在荆门建设院士工作站。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等六项重大人才工程,吸引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二是搭建科技平台。规划建设“中国农谷”国际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农谷分院)、荆楚理工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大新洋丰培训学校、世界农业之窗等,构筑“中国农谷”科技研发支撑和展示平台。三是开展校市合作。积极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建设科教创新中心,加强在人才引进、农民创业培训、科研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六)抓品牌推介,提升“中国农谷”的开放度和影响力。一是聘请高手策划品牌。聘请著名品牌策划企业――中视金桥有限公司进行“中国农谷”品牌策划、品牌管理,聘请著名品牌营销策划企业――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编制战略规划和开展营销策划。二是多措并举宣传品牌。在中央和省级权威媒体推出了“中国农谷”专题报道;“中国农谷•生态荆门”旅游形象广告在央视播出。三是抢占先机保护品牌。抓紧在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农谷”、“农谷•屈家岭”、“屈家岭•农谷”等190多个商标。抢先注册了“中国农谷”和“屈家岭•中国农谷”两个中文、英文网络域名。目前该市正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汇报,争取申报注册“中国农谷”商标。
    (七)抓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活力。一是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中国农谷”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别出台了相关文件,形成了“四大家”同频共振建农谷的强大合力。二是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坚持以“四最四零”(全省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差错、反馈零投诉)为标准,全面实施行政审批零收费制度,荆门成为全省首个行政审批零收费市州。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注册资金2亿元的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开业,中农高科产业发展基金落户屈家岭管理区,一些金融部门在屈家岭管理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为“中国农谷”建设搭建了融资平台。
   
二、进一步加快“中国农谷”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中国农谷”是我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省级战略。省直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从各自实际出发,和荆门一起研究、一起推动,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政策,强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中国农谷”的产出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义不容辞地切实帮助解决“中国农谷”建设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强化督办落实机制。荆门市作为实施主体,要担负起“中国农谷”战略实施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敞开思路,大胆推进,把建设“中国农谷”作为引领荆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总之,要进一步加大“省部对接、市厅对接”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强大合力,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
    (二)明确目标定位。在农谷建设中,一定要处理好“中国农谷”姓“农”而不唯“农”的问题,不可为“农”字所束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坚持以工业化为支柱、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同步发展。“农谷”不仅包括现代农业,还包括工业、文化旅游业以及其他新型业态。要按照建设“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思路,坚持以农为本,以生态文明为总要求,以打造“富民之谷”为落脚点,把“中国农谷”建设成为“湖北样板、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和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要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农业名牌,优势品牌走向世界。要凝神聚力实施好“中国农谷”建设,把农谷建设作为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提升精神区位,抢抓难得机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中国农谷”,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创新领导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各自具体职能,减少职能交叉重叠,避免职能不分,防止和避免职能和权力的矛盾冲突,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能;二是创新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新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将各项资金统筹整合、相互配套、突出重点、打捆使用,形成涉农资金合力;四是创新土地利用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农户自主协商流转、集体组织委托流转、土地使用权入股、转让、租赁等方式,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推动土地资本化的办法,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五是创新环境保护机制,综合考虑农谷开发现状、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分开发区域,将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六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把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入企业,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培养创新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强化科技驱动。我国农业已经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已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要以项目为载体,实施一批适合本地实际,综合示范效益高,农民得实惠的农业科技项目,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完善科普教育体系,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把科技引领作为建设“中国农谷”的强大动力;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驱动,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使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最佳效益。广泛采集全球农业科技最先进的成果,运用航天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农谷建设要名副其实,追求科技含量水平,进一步借鉴硅谷、光谷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在“中国农谷”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省农业厅、省科技厅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农谷”科技驱动工作的指导力度。
    “中国农谷”建设起步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视察中,荆门市提出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的财政管理体制、农产品质量认证问题,不适应“农谷”建设的需要,荆门汉东引水工程建设、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荆沙铁路快速客运专线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
    针对荆门市提出的上述五个问题,视察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农村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常委会研究室站在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以及鸿忠书记和晓云主任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衔接。省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磋商讨论,提出了解决五个具体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支持屈家岭管理区的财税体制建设。屈家岭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农谷)管委会获批成立,但目前仍然没有财政“户头”,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落实政策依然存在困难。省政府要认真研究屈家岭管理区没有“户头”而带来的问题,可参照武当山财税体制的模式予以解决。省财政厅要进一步加强对荆门市财政部门的指导、沟通,更加便捷、毫不遗漏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屈家岭管理区应该享有的各项政策支持,依法依规加强对接,全力支持“中国农谷”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支持“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区域性认证中心。省农业厅要大力支持“中国农谷”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为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最快捷的服务,加强技术指导,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缩短认证时间。要积极努力向农业部申报“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争取中央投资,尽快建成荆门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指导,在中心顺利通过“双认证”后,积极向农业部推荐,争取中心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授权。
    三是要进一步支持荆门汉东引水工程建设。荆门市汉东引水工程本质上属于灌区补水工程,有关设计单位要尽快完成工程规划工作,研究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省水利厅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并积极向水利部汇报,争取以灌区新建水源工程项目纳入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
    四是要进一步支持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省水利厅要积极争取水利部尽快组织审批立项,启动荆门汉江堤防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设。
    五是要进一步支持荆沙铁路快速客运专线建设。省发改委要加强同铁道部的联系沟通,争取荆沙线纳入煤运通道疏运系统的同步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利用焦柳线开行荆门至襄阳动车组。


    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成员:
    苏晓云    罗  辉    乔余堂    张卫东    栾丽娜
    龚良柏    李春兰    袁军晶    尚援朝    郑用链
    孙友元    周家贵    赵三红    杜汉华